泊客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8岁)

【题记】

玉林禅师38岁那年,安住在大雄寺,还将母亲缪太夫人接到大雄寺的报恩堂奉养。每天吃饭完,就陪着母亲聊聊天,一张几案,半张自己写字,半张供母亲饮食,尽人子之分,享天伦之乐。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8岁)

【正文】

顺治八年辛卯,师三十八岁。

住“大雄”崇福。

按,《书楚纸纪》云:“近年少至性衲子,盖稍有见处,不能出头天外,全体受用。多以名利薰心,学文字语言还知,但患不成佛,不怕佛,不解说法么。”

是夏六月,绝粮。

按,《师纪》云:绝粮累日,众进安众长策,山僧自若也。午,余卧阅书,诸子侍次,言及谷麦二熟前预计,因抛卷长吟:“谷麦二熟前预计,住山可省篾三条。”诸子笑而去。师见诸方受用侈靡,因书《戒杀》,述云:“人未见性,当遵佛语,佛所示人,率性事也。勿食肉,勿著蚕丝,盖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杀他利己,稍有仁心者,鲜不恭敬波罗提木叉。时当晚季,称为见性者多穿绸着绵,一衣当杀千生,一絮亦伤万命,非逆行菩萨果地中来,才披能令群灵当下解脱者,吾为汝危之。

是年,迎太师母于“大雄”之报恩堂。

按,《师纪》云:“老亲开年七十,日有定课,诵持无虚刻,惟性畏啖热,饭食顷,得久侍谈笑,每设长几,半图书半果馔,余因老亲多作几字,老亲因余多进弱两盂。”

又云:“辛卯七月庚子,中堂卷帘横案,老亲发白如雪,坐临风,用腌雪花下饭一满盂。半案皆纸笔,研墨作数字,觉我平生乐事,无过此者。

【今注】

波罗提木叉:佛教术语,又作波罗提毗木叉、般罗底木叉、喇底木叉。意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为佛教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其中又包括波罗夷、僧残、不定、舍堕、单堕、波罗提提舍尼、众学、灭诤法等八种,在释迦牟尼生前,曾经说过,在他灭度后,僧伽应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今译】

1651年,38岁。

玉林禅师住在大雄寺的崇福(应为庵、堂、寮等)。

根据《书楚纸纪》的记载,玉林禅师感叹:“近来年轻又有天分的僧人,稍微有所感悟就停滞不前,没有超脱三界的信心,大多因为名利薰心,学一些文字禅口头禅还行,就担心他们无法成佛,也不敬畏佛,不明白真正的佛法啊。”

这一年夏六月,大雄寺绝粮。

根据《师纪》记载:绝粮很多天了,众僧都为如何安顿大众而献言献策,只有玉林禅师很自在。一天中午,玉林禅师半躺着看书,弟子们在一旁侍奉,谈及稻谷和麦子成熟前应该预算一下产量,以便早作调控。玉林禅师就放下书本,吟诵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如果稻谷和麦子成熟前预算产量,那么山中的僧人也可以少准备一下装粮食的篾器。”弟子们听了,都笑着出去了。

玉林禅师发现各处寺院日常用度越来越奢侈,就撰写了《戒杀》,文中说:“当人还没有见性的时候,应当遵从佛语。佛嘱咐人们的话语,都是顺应本性的道理。不要吃肉,不要穿蚕丝的衣服,因为天地同一根源,万物同一体性。杀害生灵,以满足自己的保暖,这是不对的。稍微有仁爱之心的人,都会恭敬别解脱戒。现在是末法时代,那些号称见性的人,很多人却穿着绫罗绸缎。集齐一件绸衣服,要伤害许多春蚕;种植出一团棉絮,耕种时也会误伤许多生命。如果是菩萨再来,他将丝绸衣服披在身上,能让相关生物当下得到解脱;你作为普通人,为了一时保暖,残害生灵,就危险了。

这一年,玉林禅师将母亲缪太夫人迎接到大雄寺的报恩堂奉养。

根据《师纪》记载:玉林禅师的母亲已经七十高龄,但每天都有固定的功课,从来不懈怠。老人家喜欢清淡的饮食,玉林禅师事奉母亲吃完饭,就陪着她聊天。中间放一张长条几案,一边放着图书,一边放着瓜果。因为这个,玉林禅师每天多写几幅字,缪太夫人每天多吃点食物。

1651年,农历七月,庚子日。中堂卷着窗帘,横着几案,缪太夫人头发雪白,吹着凉风,用腌雪花菜下饭,吃了整整一满钵。玉林禅师则铺开笔墨纸砚,安安静静地写了几个字。他觉得,一生之中,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