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客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9岁)

【题解】

玉林禅师39岁那年,报恩寺、叩冰堂的住持都请求退院,他本人不得不兼理三个寺院的事务。荆溪海会寺请玉林禅师前往,他让弟子代为前往。这一年冬,玉林禅师还鸣鼓集众,摈出了一个自以为是却过不了关的僧人。

【正文】

顺治九年壬辰,三十九岁。

是年春,“报恩”丰公屡求退院,师许之。时叩冰已托仿骨岩峰公主持,亦求退。于是,师兼理三院事。有“本是金峰苦行身,芒鞋拄杖舞还新”之句。

按,师《西楼闻雪》纪云:壬辰夏,“报恩”之住持供先老人方丈重归侍寮。首修殿公务,摄客司诸禅极不安,潜子有余乐也。云云。

是冬,荆溪海会寺重请师,坚确恳至,以向有先磬山发塔在彼,乃令丰公代赴请。

是冬,有僧自负久参,动气争执,师鸣鼓集众,示云:“你无明从自负来,且问你,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僧云:“何处不称尊。”师云:“者样逐块,何得放肆,痛与一顿。”掷棒,令别下语。僧云:“通身在里许。”师蓦拈棒,僧无语,师云:“头破作七分。”僧又无语。师云:“你者钝汉!与人争竞闲气,作么于山僧蓦拈棒,别下语来。”僧无语。师打云:“者里何不道‘夺却棒打和尚’?莫言不道。汝既不能,我便放过着,你向‘头破作七分’,下一语来。”僧又无语。师云:“者钝汉放肆,作么死于机下,正是死汉。”乃向旁僧云:“者僧犯何约?”进云:“破口约。”乃摈出。

【今注】

《西楼闻雪》:年谱为“报恩之住持”,本文作“报恩乏住持”,联系上下文,应从本文。全文如下——“潜子早失泰山之仰,不获遍任两序列职。壬辰夏,报恩乏住持,供先老人方丈重归侍室,首修殿公务。摄客司诸禅极不安,潜子有余乐也。向志夙夜守塔,每为事夺,适寓监院寮后轩,篝灯正当宝峰塔下。漏下三十刻,闻雪起立,不禁清绝。向于磬山有生平徼幸处,千古快心时之句,此际是第二番境界,时壬辰十一月癸巳。手书所用破砚,犹是二十年前记室旧物。并记。

摈出:僧制,比丘犯戒者,要摈出僧籍。这里应该是之摈出寺院,不让他再在寺院挂单。

【今译】

1652年,39岁。

这一年春季,报恩寺白松行丰禅师屡次请求退院,玉林禅师允许了。当时,报恩寺北的叩冰堂已经托付骨岩行峰禅师主持,他也请求退院。于是,玉林禅师兼理大雄寺、报恩寺、叩冰堂三处寺院的事务,为此写下了“我本是隐居金峰的苦行之身,穿着芒鞋拄着禅杖重新跳舞”的诗句。

玉林禅师在《西楼闻雪》里说:1652年夏,报恩寺缺少住持,我回到报恩寺,继续供奉磬山老和尚方丈,还是住在侍者寮。开始修葺大殿,公务繁忙,相关部门的僧执都非常不安,我则忙里偷闲享受安乐。

这一年冬,荆溪海会寺多次邀请玉林禅师前往,非常坚决,也非常诚恳。因为海会寺有供养磬山老和尚头发的灵塔,所以玉林禅师让白松行丰禅师代他接受邀请前往。

这年冬,有一个僧人自以为参学已久,却动气和别的僧人争执起来。玉林禅师鸣鼓集众,对那个僧人说:“你的无明从自以为是来,且问你,整个大地都是火坑,你证得什么三昧,才能不被烧掉?”

那个僧人说:“什么地方不自称尊者呢?”

玉林禅师说:“你像黑犬韩卢那样追逐石块,错认目标,还这样放肆吗?应该痛打一顿!”说完,扔下棒子。

那个僧人说:“我全身都在这里。”

玉林禅师突然拈取棒子。

那僧人无言以对。

玉林禅师说:“将你的头打破七分。”

那僧人再次无言以对。

玉林禅师说:“你这个迟钝的汉子,只知道和别人争闲气。为什么我刚才突然拈取棒子,你下一句转语呢?”

那僧人依然无言以对。

玉林禅师打了一下那个僧人,说:“这里你为什么不回一句‘将棒子夺下来反击和尚’?”

师打云“者里何不道‘夺却棒打和尚’?别说你不会说啊。你既然不会,我也可以放过你,你就针对‘将你的头打破七分’,下一句转语来吧。”

那僧人到最后一直无言以对。

玉林禅师说:“这迟钝的汉子之前那么放肆,为什么现在会死在禅机之下呢?本来就是死人啊。”于是问其他僧人:“这僧人犯了什么规约?”

有僧人进言:“破坏了与他人胡乱争执的规约。”

于是,将那个僧人摈出寺院,不让他继续挂单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