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客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5岁)

【题解】

玉林禅师45岁那年(1658),派弟子前往西天目山守护高峰原妙祖师灵塔,自己在磬山、报恩两处寺院,筹备圆修老和尚入塔事宜。也就在这一年,清世祖顺治皇帝正式邀请玉林禅师进京。

【正文】

顺治十五年戊戌,师四十五岁。

西天目僧众于丁酉秋以祖庭祖塔倾废,至“报恩”乞师兴复道场。师以二十金令修茸祖塔。至是年正月,复至“报恩”请师,命首座慧桢孚公于千丈岩守死关祖塔,整理塔院。师往“磬山”。

按,师《小纪》云:“壬辰奉先师居‘报恩’正寝,历叙客司等诸执,谋归先塔于荆溪旧隐,尤闲中乐事,具欲我复开堂领众,非六十不可。时戊戌春仲,年四十有五,赴‘磬山’之召,记于缃溪舟中,乃是年之春仲赴‘磬山’也。”

至菰城,一登道场山,有诗云:“望霞桃满坞,棹雪水盈川。塔在千峰上,一筇鸟道边。”《过西川岭》诗云(岭乃去海会磬山必由之路):“寂寞西川岭,花开古树深。兴怀动吟思,十亩海棠林。”《至磬山西涧涤石》诗有“昔日担泉处,重来廿七年”之句。盖十九入“磬山”,至四十五,是二十七年矣。诸檀越请师升座演法。后命云居嵿公为首座。师归“报恩”,理入塔事务,留众以一千二百为限,钟板堂外,以法堂为枯木堂,拔材具精进异众者,送入余瑞像、精进、圆证诸堂。乞单者既繁:众至一万五千余指,结百二十日长期为入塔佛事。

时世祖慕道心切,于是年秋九月钦差内十三道司吏院张嘉谟赍敕至金车山报恩寺,延师赴京。于本年十二月初十日到寺开读玉音,有“顺风而问,朕将同访道于崆峒”之句。师以入塔事辞谢,不能应召。天使三启奏,有旨:“入塔事竣来京。”

【今注】

世祖: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十五年,清世祖21岁。

【今译】

1658年,45岁。

西天目山的僧众,曾经在1657年秋,因为祖庭祖塔倾废,到报恩寺请求玉林禅师兴复道场。玉林禅师拿出二十金给他们,让他们修茸祖塔。1658年正月,又到报恩寺礼请玉林禅师,玉林禅师就派慧桢行孚禅师前往千丈岩守护闭死关的高峰原妙祖师的灵塔,同时整理塔院。玉林禅师自己则前往磬山寺。

根据玉林禅师《小纪》记述:1652年,将圆修老和尚灵龛迎奉到报恩寺正寝,自己历任叙客司等执事,谋划将圆修老和尚灵塔安置在荆溪旧时隐居处。在空闲中也有快乐之事,那就是都希望玉林禅师重开法堂接引大众,但玉林禅师推辞说不到六十岁就行。当时是1658年春,45岁,因为磬山寺的邀请而前往,这段话记录在在缃溪舟中。”

来到菰城,登道场山,写了一首诗,是这么说的:

远望朝霞桃花满坞,

划开积雪流水盈川。

宝塔就在千峰之上,

一竿筇杖在鸟道边。

另外,还有一首《过西川岭》诗,西川岭是前往海会磬山的必由之路,是这么说的:

寂寞偏僻的西川岭,

花开无声古树深深。

因为感动吟诵诗句,

绵延十亩的海棠林。

另外,《至磬山西涧涤石》诗里有“当年挑水的地方,重来时已廿七年”的句子。当年玉林禅师19岁入磬山,现在45岁,已经27年了。

磬山的居士们都礼请玉林禅师升座演法,玉林禅师任命云居行嵿禅师为首座,自己则回到报恩寺,继续处理圆修老和尚入塔事务。容留的僧众,以1200为上限。钟板堂之外,将法堂作为枯木堂,选拔能成材而且能够精进的僧人,送到瑞像、精进、圆证等堂进修。当时请求在报恩寺挂单的僧人非常多,有1500多人(一人十指,万五千指即千五百人),结集了120天,用来作为圆修老和尚入塔的佛事。

当时清世祖顺治皇帝慕道心切,在这一年秋天九月份,命内十三道司吏院张嘉谟为钦差前往金车山报恩寺,延请玉林禅师入京。在本年十二月初十到达寺院宣旨,其中有“顺风而问,朕将同访道于崆峒仙境”的句子。玉林禅师以主持圆修老和尚入塔事务为由推辞,不能接受天子的征召。钦差向天子再三启奏,顺治皇帝下旨:“等入塔事完成后在入京。”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