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客

#淘书偶记#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

#淘书偶记#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


很多年以前,淘了一本《杜工部诗集辑注》,正文没怎么看,印象深刻的只有朱鹤龄与钱谦益因为注解杜诗而引发的一段恩怨。

顺治十二年,朱鹤龄应钱谦益之邀前往坐馆,其间,朱鹤龄出示了辑注初稿向钱谦益求正。钱谦益阅后表示认可,还拿出自己笺注的吴若本及九家注,让朱鹤龄把综合他的笺注,再搜罗诸家之长,完成一部伟大的注释。在此之后,两个人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商量如何注释,一同质疑古人的注释。

顺治十四年,朱鹤龄完成修订,请钱谦益作序,钱谦益在没有看见修订稿的情况下,欣然作序。谁知过了几年,朱鹤龄于康熙元年再次来到钱家坐馆,将修订稿交给钱谦益阅看。谁知,钱谦益阅后大为不满,主要原因应该是修订稿没有采纳他的某些意见。

钱谦益、朱鹤龄都不肯妥协,其结果只能是「不若两行其书」,于是朱鹤龄继续完善他的《杜工部诗集辑注》,钱谦益着手搞他的《钱注杜诗》。

据说,两个人为了赢得胜利,一开始你追我赶,希望在对方之前公布最终成果;但将近尾声之际,却又突然改变策略,开始对自己的著作精雕细琢,生怕刊印后给对方留下把柄。

虽说,因为钱谦益的影响力,导致《钱注杜诗》的名气更大一些,但我更倾向于朱鹤龄及其《杜工部诗集辑注》。在我看来,钱谦益多少有些学阀作风,他是希望朱鹤龄当他的传声筒(当然,喜欢钱谦益的人也可以说他治学精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纯粹不喜欢钱谦益。钱谦益的劣迹,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水太冷」「头皮痒甚」外,还有一项就是他是「崖山以后无中华」这句混账话的发明人——原话为其《后秋兴之十三》的首联——「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崖山以后无中华」这句话,很多人以为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明的,以此为日本侵华提供理论依据。其实,内藤的理论是,一个王朝太文明了会得「文明病」,需要输入野蛮的血液来让他重新恢复生机,而日寇就是那种血液。

尽管「崖山以后无中华」这句话不是日本人说的,但这句话也的确和它的发明人钱谦益一样,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混账,这是一种割裂的、虚无的机械史观,当不得真。

最后,既然是谈杜诗的注本,那就奉献一首杜诗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评论

热度(1)